線條的錘鍊 楊英風長期以來,被台灣的社會以知名的雕塑家和版畫家來認識,很多人因此不知道做為一個全方位的藝術家,楊英風在素描與速寫方面長期的練習與動人的成就。《楊英風全集》第三卷的出版,多達五百餘幀留存的素描與速寫,見證了這位成功藝術家背後長期且辛勤的線條錘鍊與耕耘。楊英風的素描與速寫之作,雖然終其一生未曾停歇,但主要仍集中在1951年以迄1961年前後約計十一年的「豐年時期」,以及1963年以迄1966年的「旅義時期」。
「豐年時期」反映生活實境的素描與速寫 農民的工作、生活,與信仰,是「豐年時期」楊英風最經常取材的主題,而各地的風景以及原住民人物,也是常見的題材。1951年的〈豐收〉,以金黃色為主調,呈現了農村秋天豐收時的忙碌景象。辛苦忙碌固然是主題,但農民歌頌豐收時的歡樂,與不辭辛苦的勞動精神,顯然也是畫面刻意強調的氛圍。全幅透過近、中、遠三組人物的呈現,表現出畫面的景深,人多而不雜、忙碌而不忙亂,在陽光、稻穗、土地的黃色統調下,烘托出一股人與自然融合共生的溫暖情調。
「旅義時期」細膩與率性並存的素描與速寫 楊英風旅歐時期的素描與速寫,大抵可分為兩種風格,一則細膩精確,一則瀟灑浪漫;前者以1964年、1965年為主,多以簽字筆輔以彩色鉛筆完成,素描意味較濃;後者以1965年、1966年為主,多為淡彩之作,速寫意味較濃。〈羅馬(五)〉(1965)、〈羅馬競技場(一)〉(1965),以及〈小巷石橋〉(1966)即屬後者。這些作品,帶有高度水墨的趣味,但明暗準確、筆法俐落,給人一種暢快、飽滿的感受,也突顯了楊氏高度純熟的繪畫功夫和表現力。
楊英風〈羅馬競技場(一)〉(1965),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