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來儀(四)
  • 年代:1991
  • 類型:景觀雕塑
  • 材質:不銹鋼
  • 尺寸:高約1200cm
  • 攝影:基金會
  • 地點:台北富邦營業部前廣場
  • 狀態:現況完好
作品說明
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中國館前的景觀雕塑〔鳯凰來儀〕,將於十月十六日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台北市銀行總行廣場重生。

  〔鳯凰來儀〕是世界知名的景觀雕塑與環境設計造型藝術家楊英風的作品,以中國的靈禽瑞鳥鳯凰為主題,當年配合國際名建築家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館,在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備受各方囑目讚賞。萬博會閉幕後,已故外交家葉公超等人曾計畫將它連同貝聿銘的中國館建築遷回陽明山保存,因經費問題未得到經濟部的支持而作罷。

  重生的鳯凰以不銹鋼材質呈現,實體高十一公尺。較之萬博會時鋼鐵製作、高七公尺之鳯凰更臻完美。根據傳說:「鳯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具有選擇「至德之世,有道之國」而降的高貴情操。七○年代萬博會,〔鳯凰來儀〕象徵台灣民生富裕安樂,一九九一年,鳯凰歷劫重生,擇地再現,除了作為台北市銀行新的企業表徵,更以和平與真善美的理想呼應社會民心的期待。

  市銀總經理王紹慶熱愛藝術,具有豐富的藝術涵養與鑑賞力。鑑於我國金融業已進入國際化,公營銀行也必須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提昇高品質和廣泛的服務,建立前瞻性及國際化的經營理念。首先將經營的宗旨與行動,以統一的商標、色彩、圖案、產銷服務態度等,傳達給社會大眾,也就是所謂的CIS。於是情商雕塑家楊英風複製〔鳯凰來儀〕,作為市銀企業象徵,除代表歡樂迎賓的意義,更提供台北市民一個休閒的生活空間,留下具體的文化資產。於是,〔鳯凰來儀〕再現於北市銀總行前廣場,同時成為市銀硬體及軟體的新形象。(以上參考相關報導:陳長華〈有鳳來儀  寶島擇地而棲  楊英風雕塑將在北市銀廣場重生  當年貝聿銘中國館已矣,幸有吉祥神鳥留取記憶〉《民生報》1989.5.4,台北:民生報社;鄧芝蘭〈鳳凰來儀景觀雕塑揭幕  楊英風設計  寓意展翼吉祥 歡樂迎賓〉《大成報》1991.11.2,台北:大成報社。)

        台北市銀行今已改制為台北富邦銀行,廣場前的〔鳯凰來儀〕依舊佇立,然隨路旁行道樹的日趨壯大,〔鳯凰來儀〕的神采漸漸被掩蓋;2005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楊英風展》時,輿論曾提出遷移〔鳯凰來儀〕至館旁的雕塑公園安置的構想,希望讓鳳凰可以無拘無束地遨翔,但最後因故未能遷移成功。
相關文章、新聞
‧陳長華〈有鳳來儀  寶島擇地而棲  楊英風雕塑將在北市銀廣場重生  當年貝聿銘中國館已矣,幸有吉祥神鳥留取記憶〉《民生報》1989.5.4,台北:民生報社。
‧蔡碧珠(「鳳凰來儀」市銀新目標)《中國時報》1991.1.10,台北:中國時報社。
‧胡世衛〈台北市銀展現新氣象  總行前立起名家雕塑〉《經濟日報》1991.11.2,台北︰經濟日報社。
‧劉子鳳〈市銀總行「鳳凰來儀」〉《聯合晚報》第十版,1991.11.1,台北︰聯合晚報社。
‧〈北市銀「鳳凰來儀」展翼呈祥  聘請楊英風設計雕塑‧凸顯親和熱誠效率形象〉《經濟日報》第八版,1991.11.2,台北︰經濟日報社。
‧〈北市銀樹立新形象〉《中央日報》1991.11.2,台北:中央日報社。
‧〈台北市銀行重塑新形象  鳳凰來儀雕塑昨揭幕〉《中央日報》1991.11.2,台北:中央報社。
‧鄧芝蘭〈鳳凰來儀景觀雕塑揭幕  楊英風設計  寓意展翼吉祥  歡樂迎賓〉《大成報》1991.11.2,台北:大成報社。
‧賴素鈴〈鳳凰來儀  新作更出色〉《民生報》1991.11.16,台北:民生報社。
‧沈正宗〈市銀「有鳳來儀」景觀雕塑揭幕〉《中國時報》1991.11.2,台北:中國時報社。
‧李梅齡〈有鳳來儀  北市銀門前擱「淺」  高12公尺的《有鳳來儀》,樹立在景深不夠的基地上,形成強烈的壓迫感,也減損了作品張力。〉《中國時報》1991.11.2,台北:中國時報社。
‧Robin Lin, “Sculpture”, The China Post, 1991.11.2.
‧賴素鈴〈鳳凰再度來儀  太相似  北市議員數次質疑  楊英風:兩者大不同〉《民生報》1991.11.16,台北:民生報社。
‧周志文〈有鳳來儀〉《中國時報》1991.11.27,台北:中國時報社。
‧朱俊哲〈鳳凰來儀生銹了  市銀主動報告  推稱工程由藝術家監造  議員擔心將成「斑鳥」〉《中時晚報》1992.3.27,台北:中時晚報社。
‧肇瑩如〈雕塑妝點門面  企業形象提升  建築與藝術業紛推出景觀設計服務與諮詢〉《經濟日報》1992.7.15,台北:經濟日報社。
‧〈中山北路上  台北銀行大樓前〉《工商時報》1997.4.23,台北:工商時報社。
相關連結
1.作品[鳳凰來儀(四)]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一卷,作品編號:AD133
2.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十卷:景觀規劃,頁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