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長相左右 ──記銘傳總統 蔣公銅像及庭園的設計
作品與規畫1976/11/30
楊英風/口述  挹蒼/撰寫

  十月是個忙碌的月份,也是個興奮的月份。往年,十月卅一日,是一個舉國歡樂的高潮。而今,這個日子已成為一個永恆的紀念日,又引發我們深深的哀思。

  十月的銘傳,哀思的意味,隨著漸起的秋風逐漸加深,然而與往常不同的是,故園裏一塊斜斜的山坡,終於使飄浮在空氣裏那長年的哀思,附實在一個具體的紀念建置物上。而加深了哀思的意義。那就是銘傳學校,在一片山坡上,敬立了一座 蔣公銅像,及建立了以銅像為中心的庭園。校長包德明女士,以感念,謹慎,虔敬的心懷,率領著這一座建置的進行。一位民族國家的偉人,終於在校園裏共青山綠水不朽,與孜孜學子長相左右了。

  做為銅像的雕塑者及庭園的設計者,我有一份參與奉獻的榮耀,亦有一份沈重的擔當。幸賴包校長與有關職員的協助鼓勵,通力合作,今天的完成才得以如此順利及美好。藉此篇幅,謹申我的謝忱,順便也說明各種構劃設計的意義和功能。

遠銜觀音山,近俯淡水河
  銘傳校舍,依山斜築而上,缺乏寬大的建築平面,而建紀念 蔣公的銅像及庭園,恐怕目前的位置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是一片很陡的斜坡,在行車道及行人石階的中間,背後有禮堂,旁邊有教室,在全校而言,約是中央的位置。

  從現場看起來相當狹小,斜度大,沒有一點建築用的平面。但是這點是可以克服的,花了不少時間與金錢。
  土方的工程暑假就開始了,我用石屏風為始,使其基座深深自斜坡頂部初入地下,降低土地的水平線,那麼石屏風就形同一座擋土牆,(而不只是一座襯托銅像的背景而已)來保護毗連車道的土壤,不至鬆脫。以後就是逐次把山坡泥土推下降低,以造成平面,此外還要借助大量的石頭砌成坡坎,以擋住平面上的泥土免得流失。此工程頗為不易,泥土需要搬來推去,坡度大,堆土機不易工作,如此,本來不能用的地方,就多出許多面積來。

  從陡頂下望,可見雲霧繚繞的觀音山,茫茫的淡水河,氣勢別有一番壯觀。坡上的景觀似乎可以銜接到大自然的景觀,在庭園的小宇宙似乎可以跟大宇宙相通。 蔣公生前喜愛大自然,這兒堪可作為他與自然神會之點吧!銅像立在這個精華的位置,學生如同繞環左右,離開教室就可進入花園。
  目前整個庭園區分為甲區: 蔣公銅像紀念區,基調是莊嚴活潑、乙區:是庭園遊憩區,基調是自由活潑。

大家長與我們同在
  紀念 蔣公的銅像,是全域庭園的主題,我把它立在這片土地最高的源頭位置。
  雕塑時乃是以 蔣公逝世後的遺照為藍本,帶著安詳慈愛的微笑,銅像是放在庭園中的,故採取較為輕鬆的坐姿,兩腳小腿部位以下相疊,手拿一本書,正在翻閱休息中,怡然輕鬆的坐在籐椅上。籐椅是自然材料做的,置於庭園似是與自然一體,氣氛很對,如果用沙發椅就太洋化了。這樣的 蔣公銅像置於花草樹石之間,就完全與自然調和了。

  因為銅像背後有黑色石片屏風襯托,仍然塑出一份莊嚴肅穆之氣。然 蔣公又顯得親切藹然,好像他在與大家講話,是一種家常的氣氛,是「音容宛在」的具體象徵。

  此外,這種平易的姿態亦特別象徵他是銘傳的大家長的意義,因銘傳的包校長建校拓發的過程中,曾蒙 蔣公一直的關懷愛顧(見包校長 蔣公銅像記),至順利奠基今址,擴展今日女子商業教育之最高學府。因此,在這裏紀念 蔣公,實無異於紀念一位參與創校的大家長,他關心現代女子教育,婦女權益,是大家精神上永遠的家長。

  在另一方面,銅像的豎立,不單是銅像本身的問題,整體庭園的配合銅像很重要,大環境要把主題強調出來,所以以下各項設施都是環境銅像的主題搭配的,共同托出 蔣公偉大的人格,不只是抽象的強調主題而已。

五色蓄蘊的石片屏風
  一堵透黑墨亮的石片屏風,挺然的立於 蔣公銅像後面,主要是襯托銅像和所鐫刻的字體。其次它有擋土牆的作用,鋼筋水泥的骨架灌得很深。這外面貼的是非洲花崗黑石片,價格昂貴,用起來實在是高貴大方莊嚴。黑色是我國古代崇尚的貴重色彩,有云:「墨有五色」,是傳統中國文化含蓄的表達。黑色實集所有顏色之大成,而最穩定的顏色。用在此地,特別增添了甲區莊重肅穆的氛圍。使紀念尊重的主題突出。

  石屏風,不但是擋土,它也擋景,從車道上看,它遮住了庭園一部份景觀。遮擋,是中國造園中重要的技巧與觀念,造成景象的無窮,滿足探奇尋幽的趣味。它的部份遮擋,使坡下形成一個較為獨立的世界,不受外界干擾。

  在石屏風附近,也形成一個開放的進口,與右邊的人工土堆相對,形成一個似門而無門的進口,這就是全域的正門。(其他還有許多進出口,散佈在庭園邊緣,有寬窄不同的,各種趣味感覺的。)

王者之蘭綴滿燈
  正門入口右邊的這個小山頭,是經過設計而用人工加添上去的,原來的地形是沒有小山頭而且下斜的。因為高高的石屏風在左邊,右邊平坦坦光禿禿的斜溜下去是很不相稱的。所以堆一個小土堆,加上幾塊好石頭,把地形充高,加強地形的力量,如此整個地形就獲得安定。入口的性質也同時加強了。因為有幾支電線杆,故種幾株孔雀椰子,遮擋電桿,沖淡其存在。

  在此正門入口區及屏風的背面,都種有王蘭,王蘭是秋天此時開花,正是 蔣公誕辰紀念日的前後開花。花軸高聳,剛直而有力,上面吊滿朵朵雪白的鈴狀花,好像亮光的燈花,可比擬庭園中,所有的照明圓燈球都集中掛在這花軸上。王蘭盛開,雅潔而絢麗,紀念 蔣公,是自然的呼應,人車經過時,見盛開的情景,也似乎覺得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在附近。

銅像的台階
  在銅像的四週,淺層疊起的台階圍繞著。台階的作用很多,可以當講台、上課、演講。要觀景變成瞭望台。主要還是襯起銅像,使其與我們又保持若干距離,我們可以站或坐在這台階上攝影留念,因為有多種高低的台階,不致彼此遮擋。當然也可以隨處坐下,三五好友促膝對談,或觀賞庭園景緻。這片小空間因為台階的層次多,也變得較大了。可以派多種用場。此地所用的石片是本地產的花崗岩打磨而成的,有樸實素雅的味道。

疊石壁壘定青山
  蔣公字介石,取「其介如石」的含義,用大量石頭表現,庭園的意義更為妥貼。
  銅像的左右,置建了兩堆石山侍立,尤其是左邊的一大塊天然蛇紋石,耀然的突出,具有無形的龐然大力增加銅像的氣勢,並守護 蔣公。在整個庭園言,力量因此而穩定現出。

  因此,石頭的工程在此園是最重要的。可謂這片柔軟的斜坡,全靠石頭來撐起架式。
  首先,是用疊石造成護土的坡坎,開拓可利用的平面地基,因為坡度陡,每塊石頭都要負責擋土,不光為好看。

  其次,運用石頭造成各形態的景觀,如小山、石壁、地下暴露的石塊,小石谷,乃至石路等,不斷用石之剛勁、恆定的特性,來增加土地的力量。特別是銅像的附近,選擇了較大形而姿態好的石頭來堆疊,造成堅強固持的氣魄,成為全域力量的總源頭。
  我相信「介石」的意義,是取法石之堅定、固守、恆長的特點,如今讓這許多美好的石頭長伴他的四週,就是體會他的苦心的表達。

  由於石頭各俱姿態,完全是大自然力量擠壓的結晶,大自然奔放的情感內蓄其中,所以它的存在,也把自然間剛性奔放的性情帶入,那麼流經它的流水,也似乎是被這種豪情所推動而到處流動。

  石頭是地的骨架、景觀的重點、力的泉源、本庭園的精華,配合了流水的潤飾,和植物的攀爬,石頭的剛柔就調和了。
  甲區可以說是石頭的主要表現區,要靠它搭架子。所以用石多、種類多。計有黑石片屏風,做銅像背景。台階用目前國內很好的石材觀音石。陽明山石片、大屯山石是用在石山石路的堆砌。還有花蓮特產的蛇紋天然石是臺灣最好的庭園石,真是集石之大成者。其他如石山、石谷、石水池、石路亦遍佈全域,還有石椅。

石工的艱難
  石頭用得多,在作業上困難重重。光是搬石頭的吊車就換了好幾部才勉強爬上山坡。上得坡來開始吊石,動不動就碰到高壓線。(因放石的土地恰好正面有高壓電線,而事實上也沒有地方可放石頭)只有停電進行工作,好在大部份在暑假完成,小部份就利用禮拜天學生不上課時做。這方面是麻煩得很。

  又,斜坡大,所有的地方都要推動(推成平面)故沒有地方停放一百多噸的石頭,工作時,又得把石頭搬來移去,浪費太多時間與金錢。但仍然值得。
  工作中要隨機應變,因石頭的形態不同,事先亦無法知道,要在現場臨時按其形狀安放配合,種植花草樹木,全需現地解決,不同於一般建築工程按設計圖進行。因此是屬於藝術性的工作,好像土地庭園是畫布,吊車工人是筆畫,石頭花草是顏料,在落筆時是創造,一邊組合一邊做完成,當然筆墨的落法因人不同。只有設計者隨時掌握全局,對環境有所了解,才能支配所有的材料。

  我去花蓮選中了一塊主要的石頭,就是那塊最大的天然蛇紋石,一般的石頭小,無法表現氣質,然而工人在搬運來時,卻忘掉它,因我選完石即回臺北,只有石礦主人認識它,而主人在搬石時恰巧不在,工人不知就漏掉了,結果學校又花一次錢把它單獨運來,真是不計犧牲。

  其實回想起來,這部份石工,克服地形困難,搬運障礙,大家通力合作,想盡辦法,真正是「毋忘在莒」的精神的具體表現,紀念 蔣公有其深意。

有限的地區,無限的感覺
  中國的造園法,在這坡地上,終於改變了狹小的空間感覺。我多方改變了小石徑的伸展方向,彎來折去的,迴繞不已。而且用石塊砌成的小徑,高低不齊,行走者必須分神留意腳底的變化,注意力集中在細小之處,所以,這個小空間就有得走了,似有無限之感。

  又,某角落特意用石塊花木加以遮擋,不是走到,就看不見那景色,隱藏之後又暴露眼前,滿足尋幽探勝的好奇心。伴隨小徑,還有流水的蜿蜒,「有山有石有水」,仁智的感情躍出。流水的大小,有開關控鎖,可有變化。當我們在水邊俯視,恍惚居臨川流山谷。

  中國人,運用「縮影」,把人帶進自然,自然帶進人間,比起西方庭園的平整修直,一望見底,是大不相同的,中國人師法於自然的特質,造園技巧是一大佐證。我們知道,在自然中沒有絕對平直的線條,平直是人造的。
  如此,在這斜坡上,我們有了很多休閒、觀賞、讀書活動的空間。

蒼勁的蘇鐵、黑松、綠島榕
  蘇鐵,低矮的依石伸展,厚重拙實。黑松,雖未有經年的歲月,但挺立的枝葉似掛得住任何風霜。綠島榕,註定在脊石薄土上求生存,圓厚的葉子卻有一份自得的亮麗。這三種植物,共有蒼勁、堅定、含蓄的氣質,色調是一致的濃綠墨亮,是有含意的一齊聚落在甲區的。為了紀念性所需要的莊嚴,這些植物剛好與大量的石塊配合足以表現那份莊嚴。共同塑造了此區巨大的力量、定性。

  綠島榕象徵 蔣公一生從最少可能的地方,完成最大的可能性。蘇鐵,則是他堅心志,定毅力的表象。黑松是在風雨飃搖中易加挺秀勁枝。 蔣公生前喜散步於松林間,怕是特愛松樹的秉質吧!松樹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植物,美學上枝葉富變化,力量於曲折疊覆之中,又有美妙的平衡。這二株松樹列於銅像之前,並非整齊對比,但特別造成景觀上的活潑自由,把階台的几何感減輕。

飄香的玉蘭桂枝
  玉蘭花高潔嫻雅,桂花的幽柔細緻,它們特性是「飃香在虛無之間」,恍惚的清香卻不知花在何處,尋香黯問,卻又發現它們搖曳在葉間枝隙。我想用這兩種花來象徵女性的德行最恰當。所以庭園區是以它們為主的花種。環形石片走道邊種玉蘭。桂花則散在甲區大門一帶及乙區的上半部。桂花枝葉剛健,跟大門區石頭調和。

  所有的花草,也許要一年以後才能安定成形,細心照顧是必要的,不是典禮完了就大功告成。
 
銀花火樹
  照明燈在庭園中是一個要角。此地採用很單純的白色燈球,直徑有四種大小,燈球有一根黑色烤漆的支柱、長短自三十-一五○公分,大小燈球長在長短不等的支柱上,三、二個一組,共有八十支,分別散於花間、石縫、徑旁、樹下、椅邊。如此,當夜晚亮燈時,就是一片「燈花」、學校有夜間部,方便夜間學生也照樣享受白天的遊園。白天,燈盞掩隱在花間草隙也好看。以後,當樹木花草長好時,有一部份燈會被隱藏在枝葉中,亮燈時,又是一番情趣,不再燈是燈,草是草,而是渾然一體,就是燈也變成一種植物花草了。

水的奔流
  不用澆水,而是自然的流水,在窄窄的水渠中也是盡量讓它轉來轉去改變方向,人們走來走去都有水可看。中國庭園中水是重要的量。石頭需水潤飾,植物需水澆灌。然而,要在山坡上引用水頗不簡單。得埋下粗大水管,裝強力馬達抽水,把水聚集在兩區(未來要整理的庭園)的水池,水池也經過美化,有二個馬達,輪流或同時由水池抽水上去到甲區或乙區。銅像右邊的疊石上有兩個開關全打開,水量很大,可造成較大的瀑布,水從此流經全域,是循環的水流。它可到達銅像左邊的開關,也可到達大門口的石山上,分別造成兩個瀑布。再彎彎曲曲流入遍園的山渠、水池。最後回到蓄水池。

  至於丙區,丁區(也是未來需整修的校門區)最好也要有流水的處理,水管最好在禮堂的工程完成後,重新舖路時預先埋下。現在所需的水管,一部份也要等那時才能埋下。照顧花木是臨時接的水管。

 與自然合一,移化靈性
  庭園遊憩區,非但延續了紀念性,主要可供學生休息賞玩、看書等。現在,這片山坡,漸漸可以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份,不再是一個不相干的山坡了。一邊爬坡,一邊觀賞庭園,不是像過去只為趕快經過此地。

  有了教室以外的休閒空間,生活就不單是趕來上課,又趕回家,學校也是自己的家一般,有輕鬆的面目。校園如是,才易強調教育的目標,培養高尚的生活氣氛。
  這兒,沒有豪華的材料、設置、裝潢,都是盡力重視自然的本質,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人在其中,潛移默化,吸收自然的靈性和樸實的質地,也造就自己的靈性。從這兒,當然反映到生活中可建立銘傳的性格與氣質。

  利用庭園做戶外教室,做展示台,小型的表演區,也別有一番情趣。
  在此,許多休閒性的空間都隱藏在景物當中是一種省力精簡的作法。
  所有庭園的安排都是傳統的中國氣質及觀念,但加入現代的感情去處理,就有不同於古之處。並非食古不化。

 後記
  完成了這個庭園當然很高興,但是考慮到校園中還有幾個地方的整理,也是更重要的──因為環境是整體統一才有作用,光是斜坡還不夠。譬如:
  (一)應在現在的行車道上跨蓋一座「天橋」,使它連接教室與庭園。學生可由教室直接到庭園來,也可以經由庭園來上課和回去。一方面實行人車分道,學生跟彎度及坡度很大的車道在一起走,很危險。另增開沿坡的人行道。至於橋的造型當然要配合庭園的造型,而且也是現代的。
  (二)大禮堂完成後的美化,定為戊區吧!禮堂的氣質也用美的觀念照顧,以簡單的素材佈置,牆上可用繪畫性或雕塑性的處理,造成統一鮮明的格局氣質。禮堂是大眾同時活動的場所,「美」是很重要的,連帶禮堂附近的空間亦然。
  (三)丙區──在土坡石階的右邊,跟目前銅像庭園紀念區太接近了,很容易造成景觀上的不調和,宜早作整理,使有完整統一的庭園。
  (四)丁區──就是目前的校門區,有待整理。
  當然,這些是理想,但如果分期進行,也未曾不是實際的計劃。謹提附於此供大家參考。
文章出處
 原載 《銘傳校刊》第99期,頁23-28,1976.11.30,台北: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銘傳社

 另名〈青山綠水‧常相左右──總統  蔣公銅像及庭園〉載於《摩登家庭》第33期,頁57-60,1976.12.1,台北:鎔基事業開發有限公司
關鍵詞
銘傳大學、蔣公銅像、景觀規劃案
備註
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14卷:文集II
頁數:210